2013年6月18日下午,德克萨斯理工学院英语系副教授舒源(Shu Yuan)在外文系文南楼116室作题为“哈金作品中的人权表述与是非得失”的报告,永利官网比较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王宁教授主持讲座,来自公司外文系及北京科技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等周边院校的10余名师生参加了讲座。
讲座中,舒源首先介绍了哈金个人创作及意识形态上的倾向,他认为早期的哈金具有较强烈的反中情感,这也极大的影响到他以后的英语小说创作。人权问题在美国具有广泛的舆论及理论基础,有关人权的话题及著述也多包涵了政治色彩。作为一个小说家和人权响应者,哈金在他的作品中浓墨重彩地描绘有关中国的“缺乏民主”及美国式的“自由”的故事情节。舒源认为,尽管哈金具有极为明显的政治偏向,被称为“反社会主义的实用主义者”,他仍无法避免在面临自由与责任的冲突时化归于儒家的伦理道德。在哈金的《等待》里,主人公孔林不顾及妻子的劳苦而执意离婚的行为遭到了亲友的责备,而他也对此心怀愧疚。而这些情感的出发点仍是儒家文化传统里的忠孝礼义。哈金在小说里展现了两种文化传统的交锋:以个人权利为基础的自由及以责任为本的集体意识。小说的处理不是一方压倒另一方,而是趋向于融合,林孔在离异后的多年又回到了“等待”他的妻子身旁。舒源指出,这种矛盾性,即作者个人意识与文本意识的矛盾,表明哈金的反对的更多是传统的中国文化对于追求个体自由和个人幸福的压抑。
讲座结束后,听众踊跃提问,参与讨论,舒源逐一回答了在座师生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