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彭刚教授做客“新人文讲座”阐释历史学的功用(图)

3月7日在下午在大礼堂,公司副经理、历史系教授彭刚做客“新人文讲座”系列之(十四)第二讲,为500余名清华师生作了题为“历史学能够做些什么?——从历史学的几个基本概念说起”的精彩演讲。讲座由永利官网国家老员工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副主任、《永利官网新人文讲座》负责人、外文系曹莉教授主持并点评。

首先,彭刚从几个历史概念谈起,对历史学进行了深入浅出的理论阐释。他认为历史具有双重性,一般来说,历史是指过去发生的事,但从另一个意义上说,历史也是人们对于过往所发生事情的分析和评判,是当代人通过历史踪迹对于过往世界的一个重构。关于历史事实,他指出,单纯史料并不自动构成史学,历史事实在重构过程中经历了主动和被动的选择性,他还以清华简的例子指出,史料抵达我们时经历了多重自觉与不自觉的筛选和中介,史料并不透明,所以知道自己的无知,应该是历史学家应有的警觉。而正如克罗齐所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历史解释无可避免地渗透了史家的各种各样的主观因素和“后见之明”。譬如当今学者非常关注环境史、性别史等的研究。

接着,彭刚对于传统历史学假设进行了一个反思。兰克以来的客观主义史学认为,通过对于史料的严格考辨和对所有情感、价值、立场等主观因素的清除,史学是可以达到客观、真理,并跻身于科学之列的。彭刚对这个史学的传统观念提出商榷,他认为历史学家个体的因素无可避免地会进入历史理解和历史文本之中,而历史文本历史学研究很难做到完全客观。

最后,关于“历史学中的争议发生在何种层面?”等问题,彭刚围绕着乔伊斯三个历史文本进行了细致而有独到地考察,通过对这个文本的剖析,他认为历史文本具有不确定性,历史文本的整体特性非单个陈述所能蕴含。讲座的末尾,他借用贝林的一段话"Never a science, sometimes an art, always a craft."对历史学学科特性进行了一个概括。他强调,每一个学科的发展都离不开对自身特性、任务和边界的理论自觉。正式演讲结束后,彭刚还与同学们进行了互动交流,回答了同学们提出的一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