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15-19日,永利官网外文系第二期“国际人文研讨班暨工作坊”举行。本期的主题一是“感情形态:情感和历史”;二是“媒介间性:技术、社会和媒质”。来自伦敦大学学院的凯瑟琳•伊比特(Katherine Ibbett)教授和蒙特利尔大学的埃里克•麦休隆(Eric Mechoulan)教授围绕上述主题和外文系的研究生进行了深入研讨。
凯瑟琳•伊比特教授结合斯宾诺莎、福柯、德勒兹的理论,对法国古典剧作家拉辛的《昂多马格》以及十七世纪法国宫廷艺术作品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解读,打开了透视路易十四时代社会和政治状况的新窗口,而从情感(affect)维度进入性别研究,不仅显示和丰富了女性书写的研究视角,而且对于理解历史和历史学本身具有方法更新的启示。
埃里克•麦休隆教授提出了媒介间性理论,详细地梳理了该理论的滥觞及演变,从柏拉图讲起,到笛卡尔、培根、斯宾塞、利科等,这些哲学家的著作中都有对媒介与沟通在形而上层面的意义的追寻。媒体的诠释学可以在有形和无形的媒介、媒介技术和技术体制、社会机制和机构这四个层面进行探讨,在媒体形式日新月异的当代社会,这无疑是一个重要的议题。本期课程对英语、法语、德语、拉丁语的使用、对以欧洲现代思想传承为聚焦的批判性重读、对广义欧洲文史的涵盖与综合,无论从理论思辨方面还是从文史学养方面都具有一定挑战性,极大地满足了同学们的理论好奇心。
参加讲座和工作坊的同学们表现出了积极的参与意识和与国际学者进行学术对话的能力。这种具有高度认知挑战和跨文化、跨学科特征的国际化学术研讨极大丰富了师生们的学术视野和认知方法,加深了国际学者对中国高校人文教育和研究、对清华人文学子的直观了解,为开展长远的、实质性的中外学术合作和交流带来了新的契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