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22日,由永利官网翻译与跨学科研究中心主办的“2015清华春晖译艺沙龙”在文南楼116室举行。活动由永利官网翻译与跨学科研究中心主任、外文系罗选民教授主持。中国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罗新璋,外文出版社编审燕汉生,《文艺报》主编梁鸿鹰,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朱孝远、颜海英,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东语系教授拱玉书,永利官网外文系教授隽雪艳、王成、余石屹应邀在沙龙发言或做评论。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西亚系主任于维雅教授、永利官网外文系穆凤良、罗承丽、高瑾参与了沙龙。

朱孝远以《翻译家的审美经验与心性世界》为题目,通过讲述与美国著名历史学家的威廉•鲍斯曼(William J. Bouwsma)的相识相知,并探讨鲍斯曼著作《文艺复兴的衰弱》(或译《文艺复兴的秋天》,原名The Waning of Renaissance)的翻译心得,强调了译者与作者的共鸣是推动译者翻译的原动力,也强调了历史就是现在对过去的翻译。朱教授特别讨论了本书题名的翻译,若把waning作“衰弱”解,是指文艺复兴和文艺复兴的研究正走向衰弱;若作“秋天”解,是指秋天是结果也是凋零的季节,引申为过于结构化、制度化而走向终结。余石屹作为评议人,肯定了译者与作者心性契合的重要性。

燕汉生先生进行题为《法译中的文化冲突和妥协》的发言。燕先生认为译者选择书籍源自于对原作的喜爱与契合。燕先生表达了对《狼图腾》一书的喜爱之情,他称赞《狼图腾》的作者姜戎善于讲故事,故事富于节奏感、引人入胜,同时也迎合了中国人渴望富国强兵的心理。在翻译过程中,燕先生认为翻译小说要熟读作品本身、掌握作品的主题思想,在译文中有重点,译成外文不合适的地方则大而化之。《狼图腾》作为畅销小说,也不适宜加入过多理论。燕先生还强调中外译者合作,中国译者能够对作品有深入的把握,而外国译者则能对译文进行润色,中西合璧,才能产生更吸引人的译作。罗新璋先生作为评议人,认为翻译时加入自己的理解是避无可避的,这样也能产生好的译作。
隽雪艳以《从句题和歌看白居易在日本的译写》为题目,介绍了白居易对日本文学文化的巨大影响,并用实例为听众介绍了句题和歌的概念。隽教授挑战了日本古典文学研究传统,建设性地认为句题和歌在日本的发展经历了直译白居易诗歌、改写其诗歌到创造自己诗歌的过程。其中,把西方翻译理论纳入日本古典文学的研究是颇为创新的观点。最后,在谈到中国对日本的影响时,她认为日语词汇中的“受容”、“変容”比“影响”能更好地解释中日的相互关系,其中既有吸收,也有改变。王成作为评议人,强调了对日本文化的互文性理解,认为日语的汉文训读传统也是一种翻译。
颜海英的研究领域是古埃及学,她的发言主要是对古埃及墓室中的“密室之书与末日审判”壁画的解读。她认为,要想理解古埃及人对死亡的认识,需要在把象形文字翻译成中文后,再对诗歌式的文本进行二次、三次翻译。同时,她认为中国和古埃及都是高度隐喻的文化,只有把文字、图画等各种元素结合在一起,才能认识其文化。拱玉书评论道,颜教授的发言既传授知识、领略美的艺术,又能引人向善。
最后,东方妙音带领她的团队为观众带来了老子《道德经》第一章“道可道”的自由吟唱。用音乐的方式诠释道教经典,以“艺”释“译”,正与沙龙主题相合。
学术沙龙结束后,永利官网和北京大学的师生为观众带来了丰富多彩的文艺表演,其中既有器乐演奏、美声独唱,也有中国和印度的舞蹈表演以及美文朗诵。本次沙龙以“译艺”为名,既有严肃的学术探讨,又有轻松的艺术表演;沙龙气氛融洽,师生相谈甚欢,是一次有价值的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