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11-13日永利官网世界文学与文化研究院和外文系共同举办的“世界人文研讨课暨工作坊”继上学年推出七期课程暨九场全校讲座后,在本学期继续展开。美国康奈尔大学Goldwin Smith讲席教授酒井直树(Naoki Sakai)在两场讲座和一次茶会中与公司师生探讨“理论与亚洲人文:美国学界区域研究的未来”。
在首场讲座中,酒井教授首先考察“区域”(area)的概念,指出区域研究中的“区域”不仅是地理上的区域,也是基于观念投射和成见形成的政治性的概念。将“区域”(area)理解为“地区”、“领土” (territory)这种常识性的理解实际上掩盖了“区域”一词的政治性。事实上,作为“区域”而被研究的总是中国、拉美、非洲、墨西哥这样的非西方国家,而西欧、美国等发达地区却从未被当作“区域”,也不构成区域研究的对象。区域研究归根结底是一种以知识生产的方式来建立现实政治秩序的实践行为。它建立起了一套以西方人为“研究者”(主体)和以西方之外的族群社会为“研究对象”(客体)的二元对立的范式,在这一范式下,欧裔西方作为知识生产的主体,生产出关于这些非西方国家的对象具有体系性的知识,成为战后欧美文化霸权构成的内在部分。酒井教授分析了美国区域研究(特别是东亚研究)从形成到制度化发展的历史因素及其结构性缺陷,指出二战后美国制度性地建立起对中国、苏联、日本、拉美、非洲、东南亚的区域研究学科,向美国政府提供决策建议,成为战后美国规划和建立世界霸权的有效资源。但由于拒斥与他国、他文化的平等交流,导致了认知生产的严重重复性与认知发展能力的停滞、对非西方国家的族群和社会的陈旧的定型化想象,而无法回应巨变中的当下世界;因此现在美国的区域研究已经不能再为美国政府提供有效的智性资源和决策建议,这是今天区域研究的核心困境。讲座既历史化地考察了“民族国家”(nation-state)、“区域”(area)等概念生成的历史本源,又通过节选美国作家James Baldwin作品提供了鲜活的文学解读。

研讨课现场
第二场讲座上,酒井教授追溯了古典逻辑学的分类认识论,并从这一角度分析阐释了在美国区域研究中,翻译作为一种认知行为,与现当代种族界定和区域划分之间的密不可分的关系。“文化上的差异与不同”并不先于“翻译”行为存在,翻译以及由翻译而产生的“国际性”和国际世界,究其最为重要的内涵而言,是一种划分和链接疆界的政治行为。在“翻译”中,当人们不仅把自己文化中已知的部分投射到对不同文化的理解中、而且对不同文化从已知出发做出界定,并由此构建出自己文化的对等物(equivalent)的过程,就可能或常常是造成对语言、文化差异的定型化的想象的过程,这正是美国区域研究学科的根本局限和问题。讲座在如何理解、对待异文化,实现文明之间对话交流的问题上,给予听众深刻启示。在讲座后的问答环节,外文系和中文系师生以及斯坦福大学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博士生与酒井教授就翻译的影响,东亚研究等话题展开热烈的讨论。
在两次研讨课之外,酒井教授与外文系师生包括“东亚语言与文化”、“文学史、思想史与文明史”学科群带头人负责人暨相关成员,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所长、相关负责人和研究人员在外文系举行茶会,用日、英、中文三种语言畅谈共同关心的学术问题,讨论了由亚洲学者所设想和推进的区域研究不同于美国区域研究的特点和前景、由传统的日本国别研究转向整体性开放性的东亚和环太平洋研究的可能性和趋势、亚洲各国学者共同构建“亚洲与世界人文共同体”的有益性或必要性等有关学科发展的议题。由于气氛热烈,研讨深入,茶会时间延长到三小时才结束。作为回应人文学科的发展与改革,整体推动跨学科,跨语种,跨文化发展的系列性活动,世文研讨课为永利官网的师生们拓展了紧贴时代脉搏的思考维度。本学期另两期世文研讨课将分别在11月与12月如期举行。

茶会上的热烈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