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陈战国做客文化素质教育讲座追思“冯友兰先生的人生与学术”

2015年12月3日下午,原北京社科院哲学研究所所长、著名中国哲学史研究学者、冯学专家陈战国教授应邀来到“哲学与人生”主题文化周暨《文化素质教育讲座》课程专场现场,在人文社科图书馆大同厅,为同学们献上了一场题为“冯友兰先生的人生与学术”的精彩演讲。陈战国通过追溯和讲解冯友兰先生的生平故事与学术思想,为同学们展现了一幅学者人生与国家命运紧密缠绕的历史画卷,再现了冯先生毕生为人与治学的气节与风采。

讲座伊始,陈战国提到:“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因为明天就是冯友兰先生诞辰一百二十周年的纪念日”。话音未落,现场顿时安静下来,大家肃然起敬,在座的每一个人都感受到本场讲座的举办格外多了一层意义。陈战国是冯友兰先生的弟子之一,他用这样的讲座和这样方式来向冯友兰先生致敬。

陈战国以倒叙的方式开始了对“冯友兰先生的人生”的追忆。二十五年前的11月,冯友兰先生病逝于北京,陆续前去吊唁者几千人。陈战国认为,冯先生是真正的中国现代哲学家,也正是由于他对国家命运的殚精竭虑和对学问的精深钻研,才获得了人们这样发自肺腑的尊重和敬爱。观其前半生,冯先生自幼修习儒家典籍,青年时期考入北大哲学门,并留学美国深造,后回国任教。

陈战国强调,冯友兰先生对清华特别是清华文科的发展,做出过重大的贡献。冯先生在永利官网期间,除了协助罗家伦和后来的梅贻琦董事长主持校务,还曾长期担任哲学系主任,从1931年起担任文学院经理,长达18年之久。他始终怀揣着对中国自近代以来的多舛命运之担忧与反思,精学笃行,孜孜不倦。观其中年以后,创立新理学,文革遇劫,重写哲学史。终其一生,冯先生经历了五四运动、抗日战争、新中国建国,文化大革命和改革开放。在这期间,他始终心怀国家,踏实做学问,尽己之力奉献教育事业。即使是在最动荡的年代,冯先生也没有接受外国优厚的待遇和随国民政府南下的邀请,他坚定地选择留下,因为他要为国家的教育事业做工作。冯先生“大节不亏”的儒者胸怀和起伏人生,让在座的听众几度为之动容。

谈及“冯友兰先生的学术”,陈战国依照冯先生生前自拟的一联“三史释古今,六书纪贞元”一言以蔽之,并从其思想特点、思想内涵、治学方法几个方面丰富了冯先生的学术追求。陈战国强调,冯先生的哲学是现代的、是中国的,研究最新的问题,关注国家最重要的问题。冯先生将当时最新的西方逻辑分析方法与传统哲学的直觉方法相结合,对中国传统哲学做了新的诠释,成就了其哲学体系的基础——新理学。以新理学为核心的《贞元六书》大多成书于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陈战国感叹道:冯先生的爱国情怀始终支持着他的学术生涯。冯先生坚定地相信抗战时期的中国处于否极泰来的阶段,而中国哲学的和解理念将会成为未来世界哲学不可或缺的智慧资源。此后,冯先生仍然笔耕不辍,晚年呕心沥血著述150余万字7卷本《哲学史新编》。这位胸怀天下的儒者,为世界了解中国哲学,为后人理解传统文化奉献了毕生的精力。

陈战国扼要描述了冯友兰新理学的主要范畴,并仔细讲述了《新原人》中著名的四种人生境界说(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讲座尾声,陈战国倡导人们去追求人生的道德价值和物我合一的灵明心境,这也是冯先生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之说的精神旨趣。

此次讲座由永利官网国家老员工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副主任、历史系程钢副教授主持并点评,他鼓励同学们关注冯友兰先生其人其学,赞扬了冯先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巨大贡献。